台灣一直是以中小企業占比很高的國家,每年都有 10 萬家左右的新公司成立,許多新手老闆在公司成立後,常會碰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:開公司需要報稅與記帳,到底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?究竟這兩者是同一件事情還是兩件事情呢?
以個人記帳舉例,記帳與報稅本來就是兩件事
首先,我們得先釐清記帳與報稅的關係,舉例來說,許多人從小就有記個人帳的習慣,會記錄爸媽給你的零用錢花去哪裡,時至今日,許多人都還會有用手機 APP 記帳的習慣,但你是否有注意到平時記的個人帳或家庭帳,可能跟你每年五月申報的綜合所得稅關係不大。這說明了一件事情,以個人記錄的帳務與稅務來說,個人記帳的目的是為了知道自己的收支現況,期待能更妥善的運用每一筆錢與做中長期的理財規劃,而申報綜合所得稅則是依照所得稅法的規定來申報繳稅。
以商業記帳舉例,記帳與報稅的規定原本就存在差異
可是如果我們討論的問題是商業上的記帳與報稅,這個問題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就比較難回答了,大多數的創業者在設立第一家商號或公司成立初期,應該都沒有相對應的經驗,若試著從個人記帳和報稅的角度來理解,商業記帳的目的也是為了管理,但不同的事情是,記帳後呈現的報表資訊不僅僅是只需對自己負責,也會有相對應的對象需要定時查看,例如公司股東或是貸款的銀行。而在台灣,商業記帳的相關規定是依照商業會計法、商業會計處理準則與財務會計準則,目的是為了讓想進行商業記帳的人,都能有統一的記錄標準,這個就是會計,而以會計方式紀錄帳務的呈現結果,就是財務報表;而企業也需要依照營業稅法與所得稅法的規定,定時的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稅。
大公司的財務帳與稅務帳的差異,起因於財會準則與稅務申報的規定不同
在組織健全的大公司,平時會依據財會準則的相關規範來記帳,並定時結帳與提供財務報表,等到要報稅的時候,再針對財會準則與稅務法規上的差異,於稅務申報書上進行調整。例如企業申報營所稅時,申報書上的交際費,因為稅法有一定限額比例的規定,使得財務上雖然被認為是合理的支出,以交際費請款並記錄在帳上,但營所稅申報時,超限的費用就會被剔除。
而這種管理方式,就是在平時記帳時以符合財會準則的方式記錄,當要進行稅務申報時再做調整,雖然這種記帳方式比較麻煩,但也有很多的優點:
- 只依靠憑證記帳,大家最在乎的現金更應該被管理。
- 避免帳務上不透明,帳務透明是一套帳的優點。
- 財會準則規定的記帳方式,能讓對應的報表告訴你實際經營現況。
中小企業採用兩套帳(內外帳)的原因分析
談完大公司,聊聊小企業的帳務生態,許多小企業會先從稅務角度來思考帳務處理的資源配置,而只報稅不記帳,或者是刻意造成內帳與外帳上的差異,有可能是以下原因:
- 想要減輕稅務負擔,而刻意漏開發票或虛增費用支出。
- 為了節省成本,將報稅事務外包,避免稅務上出錯影響公司營運。
- 因為企業外部和內部都沒有要求,不在乎財務帳上混亂,僅做稅務帳而忽略財務帳。
在台灣大家常提到的內帳與外帳,如果以小公司或小行號的狀況來說,其實正確記錄內帳的方式,應該要依照財會準則的規定記錄,但財會準則對於多數的小企業的老闆而言,過於艱深難懂,因此許多人會以流水帳來取代自己的財務帳,而稅務申報的部分則委由外面的事務所代為處理,久而久之,內帳與外帳分離的狀況越來越嚴重,如果本身沒有良好的記錄習慣來管理帳務,將會對經營造成風險,畢竟不知道自己的經營狀況如何,在經營上是非常危險的事情,畢竟商業可以靠直覺,但仍需要依照實際的財務數字定期評估與檢視。
結語
創業維艱,能省則省是台灣中小企業在營業初期的習慣,若一開始設立的行號或公司為獨資或一人股東,一定會想辦法將錢花在該花的地方,雖然會因此違反商業會計法的規定,但沒有對外部股東提供報表的需求,自然會選擇以外帳或稅務帳委外的方式進行初期的商業行為。但是如果在創業初期尚未賺錢的情況之下,企業就開始思考該如何逃稅或避稅,容易造成未來的稅務風險,如何在能省則省與財務管理中取得平衡,實為值得台灣中小企業老闆定期思考的問題。
專業效率
陪伴組織安心成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