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Logo、文案、設計圖也能被偷?專訪陳建至律師,搞懂智慧財產權,為您的品牌上好鎖】

尚未評論

文章導覽

當你準備創業、開店,腦中冒出品牌名、用AI生出Logo、文案上架網站,這些看似簡單的事,背後其實藏著一個常被忽略卻至關重要的議題——智慧財產權。這次,我們邀請到長期協助中小企業的陳建至律師,來和我們聊聊智慧財產的眉眉角角。他不僅是法律專業背景出身,更有實務經驗幫助許多創業者保護品牌、處理商標與著作權的糾紛,說話風格平實接地氣,保證你聽得懂也學得會。

智慧財產的四大分類與屬地主義觀念

許多人誤以為智慧財產權只有大企業才需要關心,但其實只要你有創作內容——不論是Logo、品牌名稱、影片、課程設計或社群貼文——都屬於智慧財產的範疇。

「其實你只要是有創作的東西,像是文案、圖片、影片,就已經跟智慧財產權有關了,並不是你註冊了才有保護。」陳律師指出。

根據台灣法律,智慧財產權主要包含:

  • 商標權:用來識別商品或服務來源,例如品牌名稱、Logo等。
  • 著作權:涵蓋文字、圖片、影片、音樂等創作內容。
  • 專利權:保護發明、技術創新。
  • 營業秘密:例如配方、資料庫內容等未公開的重要資訊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智慧財產權具有「屬地主義」,也就是說你在台灣註冊的商標,僅在台灣有效。若打算拓展至海外市場,務必在當地也申請註冊。

創作過程的歸屬與AI工具的挑戰

隨著AI工具普及,創作者與品牌經營者更容易產出內容。但AI產生的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權,仍有明確界線:「像是你丟一句指令叫AI幫你畫圖,這張圖就不會有著作權;但如果你用AI生成完之後,還有加入構圖修改、構思調整,那這個版本就可能有著作權保護。」

此外,就算AI產生內容無著作權,仍有機會被註冊為商標,只要不侵害他人權利即可。

而如果Logo是請朋友畫的,沒有明確協議,那著作權仍歸創作者所有,品牌日後若要修改或商業化使用,反而會產生法律風險。「你請朋友畫的Logo,如果沒有講清楚,那著作財產權就還是屬於他。未來就算是你在用,他也有權利主張不能用。」

著作權保障與創作證據的保存

「只要你自己寫的,就自動擁有著作權。」這句話說來簡單,但在實務操作上,常有創作被模仿、改寫等灰色地帶。

因此,保存創作過程的紀錄格外重要。「我們會建議要保留原始創作過程的紀錄,例如你寫文案的Word檔、有改寫過的版本紀錄、你用什麼工具畫圖的來源圖檔,這些都可以幫助你證明這是你創作的。」

若遇到侵權情況,也可以透過發送律師函、公證保存證據,或依法訴訟來維護自身權益。

商標註冊與合約管理的必要性

許多創業者會將品牌視覺與名稱先使用一陣子,等到經營有成果後才考慮商標註冊,但實務上這樣的做法風險極高。一旦商標被他人搶先註冊,可能會面臨要花錢買回來,或甚至必須更換品牌名稱的窘境,對於品牌經營將是重大打擊。

因此,商標註冊最好在創業初期就安排好,與其等未來解決問題,不如在一開始就花點小錢換來安心。

此外,品牌經營所需的視覺設計、網站建置、文案撰寫等內容,若是委託員工或外包單位產出,也務必透過合約明確規範智慧財產的歸屬。舉例來說,若找設計公司製作Logo與網站,應該在合約中清楚註明「最終產出所有著作財產權歸委託方所有」。否則未來若設計方主張保有權利,可能會出現你無法修改、重新使用,甚至需額外付費才能繼續使用的情況。

建立清楚的合約規範與及早處理商標註冊,能有效避免許多日後不必要的法律風險與營運成本。

建立品牌從保護開始

提案被偷用、作品被盜圖、商標被搶註,這些不是大企業才會遇到的事,而是每個創作者與品牌經營者隨時可能面臨的風險。「不只要懂創業,也要懂保護自己創造的價值。從第一天開始,把智慧財產的基本功做好。」陳律師語重心長地說。

這個訪談的初衷不是要告訴你馬上去註冊一堆東西,而是邀請你可以停下來想一想: 目前我們經營的品牌,有哪些內容可能屬於智慧財產? 這些內容,現在是誰在幫你產出?有跟對方談清楚權利歸屬嗎?智慧財產不只是法律概念,它其實關乎經營事業的穩定性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,希望這篇文章能成為讀者開始思考品牌保護的起點。

👉訪談影片任意門:用 AI 做的圖有著作權嗎?遇到創作被抄襲怎麼辦?做生意、日常創作都用得上的智慧財產權小知識|ft. 陳建至 律師
👉商業法律知識歡迎追蹤:商業法律護航|陳建至律師 

雲端記帳與金流管理工具
輕鬆好上手|專業效率|陪伴組織安心成長
輕鬆好上手
專業效率
陪伴組織安心成長

立即分享這篇文章

關於藍途記帳

以專業又好上手的企業記帳工具出發,提供即時、可信賴的財務報表資訊,讓中小企業管理者可以輕鬆掌握真實的經營成果、勾勒未來的經營藍圖。

官網免費試用: www.nextrek.co
藍途幫助中心: https://help.nextrek.co
報名課程講座:https://nextrek.info/lecture/blog